8.5.-《红星照耀著新中国》——「網書閲讀」第394回「秘密南巡(二)」
書接上一回,話説上一回記者貓講到:
“1992年1月18日,鄧公帶著全家老小,開始南下。
先「南游」了上海,再到武昌,再到深圳,最後一站便是珠海,直到2月21日才結束……”
“鄧公的這第二次「南巡」,在沿途發表了許多有針對性的,極具現實指導意義的談話。
他的這些談話——
既是在批評台上的執政者,也是在批評黨內為數不少的「左」傾的傳統保守派。
他的第二次南巡講話,首先是針對,想把「一個中心」(經濟建設)變為「兩個中心」(經濟建設和反自由化)的思潮。他說:
「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關鍵是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
衹有堅持這條路線,人民才會相信你、擁護你。誰要是改變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誰就要被打倒,老百姓是決不答應的……
總之,說從前說現在就衹有一句話,堅持這條路線、方針、政策不變。 」
鄧公向企圖否定「三中全會」路線的人,發出了警告之後,接著又批評了那些在「改革開放」中縮手縮腳的行為。
同時還回擊了「兩種改革觀點」說,所提出的片面指摘。解開了長期禁錮在人們思想裏的——
姓「資」還是姓「社」的「緊箍咒」。他說:
「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要去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說來說去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路。
要害的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
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發展才是硬道理」
「經濟發展得快一點,必須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對!「發展才是硬道理」不僅是一個哲學問題、理論問題,同樣也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經濟學、政治問題——
「民以食為天」吖!
例如1988年,當時我國經濟出現了「過熱」現象,發生了較為嚴重的通貨膨脹(據統計數字顯示:
1988年通货膨胀高達18.8%),國家因此決定對經濟秩序進行整頓治理。此時,鄧小平表態說:
「贊成邊改革、邊治理環境整頓秩序。」
「但是,治理通貨膨脹、價格上升,無論如何不能損害我們的改革開放政策,不能使經濟萎縮,要保持適當的發展速度。」
更進一步強調,治理整頓不能影響改革和發展,不能影響經濟的前進速度。
然而,1989年的一場政治陰謀,給我國的經濟建設速度帶來了嚴重衝擊,這使得鄧小平發現:
應該著手解決我國經濟發展速度不足,這個現實存在的迫在眉睫的問題。
於是這年的6月16日,在同幾位中央負責人談話時,他要求新的領導班子要聚精會神地做好幾件使人民滿意、高興的事情……”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再講……
資料:1988年中國的通貨膨脹http://www.hprc.org.cn/gsyj/yjjg/zggsyjxh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