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7日 星期日

8.14.-《红星照耀著新中国》——「網書閲讀」第398回「『發展才是硬道理』」

8.14.-《红星照耀著新中国》——「網書閲讀」第398回「『發展才是硬道理』」

書接上一回,話説上一回記者貓講到:

“而針對「經濟隔幾年上一個台階」談話,鄧公進一步解釋說:


「我國的經濟發展,總要力爭隔幾年上一個台階。」

「從我們自己這些年的經驗看,經濟發展隔幾年上一個台階,是能夠辦得到的。」

「依今天情況看,我們的發展是要在某一個階段,抓住時機,加速搞幾年,發現問題及時加以治理,以後繼續前進。」”


“鄧公又繼續解釋說:


「從國際經驗看,一些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都曾經有過高速發展時期,或若干個高速發展階段。


日本、南朝鮮、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就如此。


現在,我們國內條件具備,國際環境有利,再加上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在今後的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出現若干個發展速度比較快、效益比較好的階段,也是能夠辦到的,是必要的。」


「過去我們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現在比下也有問題了。東南亞一些國家興致很高,有可能走到我們前面來……」


就例如我們的近鄰東亞國家朝鮮,1970年代末,朝鮮糧食就實現了自給自足。朝鮮現代化石油農業是從1980年開始的,後來全面實現了農業機械化……”

“對!朝鮮戰爭結束後,從1953年到1970年代初,不到20年裏,朝鮮便實現了美國標準的農業現代化……”

精叻鼠搶過記者貓話題,然後一邊看著手機一邊繼續講落去嘍噃:

“這主要是得益於中國和前蘇聯支持她的戰後重建——隨著中朝美三方在朝鮮半島「三-八綫」上的板門店裏,簽下了《停戰協議》。


從1960年代末開始,在中蘇兩個大國的全力支持下,這個國土面積僅為12萬平方公里的朝鮮,先是全國農村通了電。


到了1970年代末,全國糧食又實現了自給自足。


再到了1980年代初,全國耕地面積的70%實現了灌溉、插秧和收割的機械化。


朝鮮糧食的總產量在1976年已達到了800萬噸,到了1984年,更首次突破了1000萬噸大關,這時候糧食不但自給自足還把剩餘部分出口。


到了1980年代末,國家的城市化率已經高達70%。


據資料稱:20世紀六七十年代,朝鮮與日本是東亞地區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國家,時稱「東亞雙雄」。爲此,朝鮮還被歐美譽為「遠東戰後的經濟奇蹟」。


有數字顯示,1953年以後的10年,朝鮮經濟年均增長率高達25%,這樣的記錄在當時是世界之冠——


「朝鮮1979年按人口平均的國民收入,折合1920美元①」遠高於中國,也高於韓國。


經濟的快速發展則大大提高了當年朝鮮的社會保障水平——


從1979年開始,朝鮮已在實行全民免費教育和免費醫療制度,甚至為幼兒園、小學、中學和大學學生提供免費外衣、內衣和鞋子等生活必需品。按照當時的標準,1979年的朝鮮已經進入到第二世界國家的行列了……”


“正所謂:有比較才能鑒別,有比較鑒別才能提高。


所以鄧公就針對「發展才是硬道理」這金句作出了以下解釋……”


究竟解釋些什麽呢?記者貓賣了個關子,留待明天再講……

①——摘自《世界經濟年鑑1981》(第1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