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6.-《红星照耀著新中国》——「網書閲讀」第390回「引領中國『改革開放』風氣之先」
書接上一回,話説上一回記者貓講到:
“1983年4月24日,蛇口工業區第一屆管理委員會成立,取代了原來的建設指揮部。這屆管委會由民主投票而生……”
“據我所知,這個蛇口工業區管委會不但由民主投票產生,而且還作出了規定:
管委會兩年一屆,每屆均由民主選舉產生領導班子。選舉全過程均由群眾投票選出管委會成員,不信任票過半者就要下台。當然也包括了袁庚自己……
因爲所設計的民主選舉程序:是把所有候選人都置於眾人的眼睛底下。
群眾投票前,候選人要發表施政演說,並回答群眾的質詢。據袁庚自己說:
「群眾監督幹部,群眾有權選舉和罷免幹部,這至關重要。
我相信可以改變一下幹部結構和工作作風。由組織部提名,上級批准的做法極容易滋生幹部『人身依附』性。我想做一個大膽的改革,甘冒一點風險。」
然而,蛇口的這一做法引起了極大的爭議。但有了選票和監督的力量,在袁庚離休前的這十多年裏正面作用的確是十分明顯的:
蛇口工業區的領導幹部雖然掌管著人事任命權,還有數以十億計的理財權,但卻沒有發生過貪污受賄之類的事情!
衹可惜,隨著袁庚的離休,一夜之間便回到了改革開放前……
之不過,至少袁庚本人也覺得:已沒有什麽遺憾的了——
因爲這是有別於從前,中國大陸的過於僵化的「努力幹是三十六,不努力幹也是三十六」的迂腐風氣,和需要「三代貧農、四代乞丐」的「根正苗紅」的「唯成分論、不唯成分論重在表現」的太過陳舊和迂腐的,而又極不科學的提幹保險制度。
以及西方的——
靠燒錢搭起來的,最後勝出者還要千方百計去報答金主的,另一種民主選舉制度。
這未嘗不是一次積極的有意義的,創先河革命式的嘗試與實踐……”
“的確,蛇口的民主選舉、輿論監督,轟轟烈烈搞了十幾年……
後來,退休後的袁庚對記者說:「1878年,愛迪生在門羅帕克實驗室最初點亮的白熾燈,雖衹是帶來8分鐘的光明,但是這短短的8分鐘,卻為世界帶來了質的飛躍。
後來,世界因而變成萬家燈火一片輝煌。
最初的那盞古怪的燈,裏面的纖弱的燈絲何時燒斷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真正地給人們留下了——
對不足的思索和對未來的希望。」
多年以後,一位當年的經歷者也對記者說:
「蛇口的選舉只是民主的嘗試,讓大家逐步習慣,明白自己也有真正的發言權,這就是選舉的社會意義所在。」”
停了停,記者貓接過精叻鼠話題又繼續講嘞:
“記者還特別指出:
蛇口作為「改革試驗田」,在發展過程中漸漸形成了一套比較新的管理模式和制度體系,的確也在不斷地引領著中國的「改革開放」風氣之先。
僅1979年到1984年,蛇口就創造了24項全國第一。
在1988年8月14-16日,國務院主要領導視察蛇口工業區之後,蛇口工業區經驗便被稱作「蛇口模式」了……”
要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