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红星照耀著新中国》——「網書閲讀」第393回「秘密南巡(一)」
話説,上一回記者貓講到:
“這時候北京方面當然也知道,這個署名「皇甫平」評論的來頭,但仍有報刊組織了批判:即針對鄧公講話中的「如果我們仍糾纏於『姓資』還是『姓社』」觀點進行批判……”
“也有人提出「兩種改革觀」都有存在——
即有的是「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的改革」的;有的是行「自由化即資本主義化的改革」的。
並號召人們向「自由化改革」作堅決的鬥爭。
例如有一篇文章題為《問一問「姓資還是姓社」》,文章在第一段中指出:
實行「改革開放」要不要先問一問「姓資」還是「姓社」?
這是一個被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想搞亂了的,可以變得十分嚴重的是非問題。
然而至今仍有一些評論者把對「姓資」還是「姓社」的質問,指責為「保守」「封閉」。並主張把它踢開。
究竟,「姓資」還是「姓社」該不該被追問?
仍是一個應該值得去討論的,擺在眼前的現實問題。這篇文章的結尾更劍指鄧公:
「對於那種不許問『姓資』還是『姓社』的觀點,人們也不妨問一問:
它所代表的思想傾向,究竟是『姓社』還是『姓資』?」
在高聲辯論「姓資」還是「姓社」、在不斷強調「兩種改革觀點」的同時,另一種防止「和平演變」思潮又一度成為人們的思想主流。
有人認為:應當把「反和平演變」提升到與「經濟建設」同等重要的地位上來。
這樣,十一屆三中全會所提出的「以經濟建為中心」就應該改為「兩個中心」。也就是說,「反和平演變」也應當成為其中的一個中心。
一時之間,「反和平演變」似乎壓倒了「改革開放」。
就連中央黨校也辦起了反和平演變學習班,學員都是省委書記和中央部長。此外,還準備在農村重新來一場「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如此一來 ,黨的基本路線「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①」,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這種「兩個中心」現象,聽説在「文革」期間也曾出現過——
例如「抓革命、促生產」。
結果革命是「革」起來了(最後是兩派「武鬥」起來了,要「軍管」才能結束),但生產卻搞不下去。這是一場血的教訓吖……”
精叻鼠攞住條真絲手帕抹咗抹嘴角,馬上搶過記者貓話題插話道。
“就在這關鍵時刻,鄧公決定進行他人生的最後一搏,開始了他的「秘密南巡」之旅。
遂在88歲的時候,再一次扛起了「中國人民的兒子」責任。
但這次卻是,以家庭旅游同樂方式進行的。因爲他已經是一個沒有任何職務的普通黨員了。
同時也是沒有給中央打招呼的。
他也同樣明白,此行「南游」的風險所在。他曾對身邊的人說:
你們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但我還是應該去冒一冒險。
不冒這個險,就等於什麼都甭幹了,那麽也就什麼都幹不成了。
最後,還得要愧對祖宗、愧對人民。
這不是我的作風……
1992年1月18日,鄧公帶著全家老小,開始南下。先「南游」了上海,再到武昌,再到深圳,最後一站便是珠海,直到2月21日才結束……”
①——198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將其定性為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一個中心,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兩個基本點,指堅持四項基②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②——四項基本原則:鄧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作了題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講話。鄧小平在講話中提出必須堅持的“四項基本原則”。即“第一,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第二,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專政(1981年華國鋒同志辭去中共中央主席後,鄧小平同志通過人大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的“無產階級專政”改為“人民民主專政”);第三,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第四,必須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