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7日 星期五

8.11.-《記者貓拾趣》之「『[錦囊]妙計 安天下(24)』的『底層邏輯』」

8.11.-《記者貓拾趣》之「『[錦囊]妙計 安天下(24)』的『底層邏輯』」


書接上一回,話説上一回記者貓講到:


到了1949年5、6月間,司徒雷登和他的私人顧問傅涇波,曾多次與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外僑事務處處長黃華秘密接觸,試探即將建立起來的新中國對美國的態度。

於是告訴他,美國政府應鮮明地斷絕與國民黨政府的關係,停止援助蔣介石……

6月8日,傅涇波告訴黃華:

司徒雷登有意在返美前到北平見周恩來。

又謂,關於中美關係「美國現在很難作出正式表態,待司徒雷登返美後努力。但他需要知道中共更高層的意見,說話才有份量」……

第二天,中共南京市委把情況電告中央。

6月14日,周恩來代中央電告南京市委:

司徒雷登及傅涇波如再要求來北平,可同意其「在返美前到燕京大學一行」。

至於是否與周恩來見面,「待其到北平後再定」。

最後,因美帝阻撓未能解放台灣①,故司徒雷登北平燕京大學之行亦因此告吹……

眼見蔣介石逃離大陸跑到了台灣、自己(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北平燕京大學之行也告吹了②。於是,只好一走了之……

此情之下,即1949年7月5日,中共南京市委接到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復電,立即通知司徒雷登,美使館飛機試飛與離境返回美國的路線今作出如下規定:

一,試飛地點為南京市西南郊曠野上空,試飛區域長寬各十英里,高度50呎上下,試飛時間長度為一個半小時。

二,離境路線,由南京起飛後直線向東,保證起飛後一小時零十分之內完全飛出中國國境。

三,試飛前及當天,為免使市民驚擾,請在報上刊登試飛消息。

1949年8月5日,正當中國人民革命即將取得全國勝利之際,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座機離開了中國領土上空的返美途中,美國政府發表了《美國與中國的關係》的白皮書。

後來,毛澤東為其解畫,說:

「美國的白皮書,選擇在司徒雷登業已離開南京、快到華盛頓、但是尚未到達的日子——

八月五日發表,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是美國侵略政策徹底失敗的象徵。

司徒雷登是一個在中國出生的美國人,在中國有相當廣泛的社會聯繫,在中國辦過多年的教會學校,在抗日時期坐過日本人的監獄,平素裝著愛美國也愛中國,頗能迷惑一部分中國人。

因此被馬歇爾看中,做了駐華大使,成為馬歇爾系統中的風雲人物之一。

在馬歇爾系統看來,他只有一個缺點,就是在他代表馬歇爾系統的政策在中國當大使的整個時期,恰恰就是這個政策徹底地被中國人民打敗了的時期,這個責任可不小。

以脫卸責任為目的的白皮書,當然應該在司徒雷登將到未到的日子發表為適宜。③」

在美國白皮書《美國與中國的關係》中,把國務卿艾奇遜7月30日寫給總統杜魯門的信,作為序言一起發表了。

白皮書正文分為八章,敘述了從1844年美國強迫中國簽訂《望廈條約》以來,直至1949年中國人民革命在全國範圍內取得基本勝利時為止的中美關係。

白皮書中,還特別詳細地敘述了抗日戰爭末期至1949年的5年中間,美國實施的對華政策,共1054頁、100多萬字。其主要意圖:

一是對內平息國會中反對黨派和美國公眾就總統對華政策失敗而發出的指責,為自己辯護;

二是揭露蔣介石政府過去幾年與美國的實際關係,以表明國民黨政府的倒台主要責任不在美國政府方面,而是由於國民黨本身的無能;

三是推卸美國政府支持國民黨打內戰的責任,對外重塑和平使者的形象。

為此,毛澤東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還指出:

「中國還有一部分知識分子和其他人等存有糊塗思想,對美國存有幻想,因此應當對他們進行說服、爭取、教育和團結的工作,使他們站到人民方面來,不上帝國主義的當。

但是整個美帝國主義在中國人民中的威信已經破產了,美國的白皮書,就是一部破產的記錄。

先進的人們,應當很好地利用白皮書對中國人民進行教育工作。

司徒雷登走了,白皮書來了,很好,很好。這兩件事都是值得慶祝的。」

真可謂:「 錦囊」妙計——安天下。

①——因美國派遣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中國人民解放軍未能乘勝解放台灣。當時,毛澤東曾率團到莫斯科,向斯大林請求軍援,特別是海、空方面的援助。以便執行「1950年夏季解放台灣計劃」。但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美國隨即派太平洋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

②——因美國派遣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中國人民解放軍未能乘勝解放台灣。當時,毛澤東曾率團到莫斯科,向斯大林請求軍援,特別是海、空方面的援助。以便執行「1950年夏季解放台灣計劃」。但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美國隨即派太平洋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

③——摘自《別了,司徒雷登》。

美中防長激烈交鋒"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CMl9gKBdcI